今日之森

还有多远,一念之间。

小时候 我家还种小麦

2021-09-06


关于免疫的一些思考 2019年9月有幸去华中农业大学参加第二届全国植保专业能力大赛,就本科阶段的一些工作做了汇报。虽然并未获奖,却有意义。

只是没想到几个月后就爆发新冠疫情。这使得全人类都不得不关注免疫。而且迫切关注疫苗的研发进展。

我家在甘肃偏远农村,但也不是十分偏远,总体文化程度接受较低。但在过去一年多,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疫情防范。普遍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少出门,少接触,戴口罩,接种疫苗,并敦促在外工作、求学的子女接种疫苗。

由此可见,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视前所未有,这是一场全人类都必须直面和关注的战争。

然而,重要作物的免疫研究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我的家乡,大约十几年前,主要种小麦、玉米、马铃薯、豌豆等作物,此外还有蓖麻等油料作物。那个时候影响最深的就是去地里割麦子,割完之后碾场是农事活动中的一项盛事。

那个时候好像普遍不怎么关注病害情况,只要稍有收成,基本上每年还是会继续种植小麦等作物。

从我记事以来,好像只有玉米会购买商业种子,也就是包衣种子(染的红红的那种)。其它包括小麦,马铃薯,豌豆等作物的种子基本都是自留种,通常的做法是自留种种植两三年之后,托与同属一个地级市其它县区的人们换种子,换完以后种个两三年,再换。偶尔有外出打工或省外亲戚朋友的,每过几年就会有邻居从省外换种子。

那个时候,我对田间病害基本上也没有认知。小时候从事从事活动也基本都是跟着大人屁股后面玩耍。但不管怎么样,在我记事之后的几年里,还有人家种麦子。往后的差不多十年都在外求学,就不怎么了解家里种植现状。

离家多年,记得2017年回家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几乎我们村里那片地里几乎没有人种植小麦了。我的母亲告诉我说麦子“黄金”太重了。(在我们那里,黄金指的是小麦条锈病,因为发病后,小麦叶片全是金黄色的夏孢子,因此被称为“黄金”。)

到现在,我家附近耕地几乎就很难见到地里种小麦了。不过在我家附近更偏远的山区还是会种小麦。据我观察,大多还是自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