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森

还有多远,一念之间。

研究生如何从学习中提高自己

2021-09-06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扰下,人们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2021年,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期待。

元旦这几天,我是不打算去实验室的,除了有些课程论文需要再简单完善一下之外,更多的情绪让我不想一直浸泡在实验室中天天重复着一些不知所以然的“实验”,这难得的三天打算留给自己。

昨天除了简单整理宿舍卫生,玩游戏和看剧之外,在b站上听了一堂将近2个小时的开学第一课,主讲人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授课主题是:诚信、努力、学习。通过大量实例来让新生产生一些思考或者启发。

我想从饶毅教授的讲话出发,来思考我们如何从学习中不断积累,并提高自己。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从阅读文献中学习 (我这半年几乎没有怎么读文献,除了看了几篇博士毕业论文和一些基因家族分析的文献。)

作为研究生,文献肯定是要读的,我的感觉,研究生初期肯定要从一些系统的博士论文或者综述入手,快速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的大致情况,读个几篇,可能就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本研究领域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就可以挑选一些高质量的经典论文去钻研,深入学习和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再然后就可以追踪一些近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研读。,并不断积累。

有一个不得不思考,并让大多数人迷惑的点在于,对于入学不久的研究生而言,大都不具备筛选论文的能力,可能很多时候读来读去都是在一个框架里面换汤不换药,总是就一个问题绕来绕去,这无疑会让自己陷入一个迷魂阵中,不能及时认清情况。那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该怎么办?依旧跟在师兄师姐后面,被明确安排之后,低头苦干吗?还是看别人读什么自己也跟风读什么呢?

可能都不可取。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不具备筛选合适的论文来读的时候,一是从已读的博士论文或综述中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疑惑点,以此作为出发点去检索,从中筛选出一批论文,可以多读几篇,往往通过四五篇论文的研读之后,都能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这也将有助于我们不断积累,并提升自己评价一篇论文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与老师和别的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流,这种交流不是直接跟别人要论文,而是交流。这一点在后面会提到。 2.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习 长期以来我都不怎么习惯和别人有更多的交流,一个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因此总是习惯屏蔽掉自身不足。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不会首先选择跟别人请教,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可能在这个方面我比ta强,比ta懂的多。另一个原因是别人确实比我强的方面我总是拒绝直接去向ta请教,总觉得别人强的方面和自己没有关系。

很显然的一个例子是,在和带我的博士师兄交流的时候,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我确实知道的会比ta多一点,但在交流过程中我总是以为自己懂得多,所以不愿意再去听ta怎么说,但事实上,ta可能有更优解或者别的解决思路,这些无疑都会对我有帮助。但是习惯上我可能更多的时候都会选择拒绝,然后坚持自己的想法。

对于别人比我强的方面,说是不想学,觉得与自己无关,可能更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懒惰和自尊心在作祟。

慢慢的,意识到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其实可以学到很多。研究生阶段的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一个人的能力和涉猎范围总是有限,所思所想在不及时更新的情况下也总是固化的。这个时候与别人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就很重要。一是获取新的思维和思路,二是更新自己的认知,三是在不断的与人交流过程中构建一个高质量的网络。

向别人学习,并需要主动的向别人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自己需要秉持正直、诚信的态度,然后和值得、正直、诚信的人交流,并不断学习,其中有一些可能就可以深入交往。

总之,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以诚相待无疑是始终需要秉持的品质。

由于对实验技术本身,我一直都觉得简单,所以没有在这里专门提到。我觉得简单是因为大多数实验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浸泡在实验技术之中,乐此不疲,不能自拔。反而花了更少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问题。

以上几点我都没做好,甚至根本没做到。就很现实,有很多时候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更多的时候看到了问题却很难改变。

“变”也是研究生阶段我将坚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