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森

还有多远,一念之间。

原核表达系统原理

2021-09-06


关于原核表达,让我一直不得其解的在于,为什么每次诱导需要加IPTG,IPTG是什么? 为什么IPTG可以诱导基因的表达?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原核表达相关的内容。 原核表达基本原理 是指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表达菌株的方法, 使其在特定原核生物或细胞内表达。其本质的原理在于IPTG等诱导剂的诱导表达原理。 而常用的原核表达载体根据启动子及操纵位点序列不同分为三类: lac/Tac表达系统,PR/PL表达系统(是以噬菌体早期转录启动子PL、PR构建的载体)和T7表达系统(强大的T7启动子完全专一受控于T7 RNA聚合酶)。 lac/Tac表达系统 (IPTG诱导原核表达原理) 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 乳糖操纵子是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群,由乳糖系统的阻遏物和操纵序列组成,使得一组与乳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受到同步的调控。 1961年雅各布(F.Jacob)和莫诺德(J.Monod)根据对该系统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操纵子学说。 在大肠杆菌的乳糖系统操纵子中,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渗透酶,半乳糖苷转酰酶的结构基因以LacZ(z), Lac Y(y),Lac A(a) 的顺序分别排列在质粒上,在z的上游有操纵序列Lac O(o),更前面有启动子Lac P(p),这就是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模式。 编码乳糖操纵系统中阻遏物的调节基因Lac I(i)位于和p上游的邻近位置。 ! Z,Y,A基因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mRNA所编码,是结构基因。 ①Z、Y、A是指结构基因,用于表达性状; 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切断乳糖的半乳糖苷键,而产生半乳糖和葡萄糖; lacY编码β-半乳糖苷透性酶,构成转运系统,将半乳糖苷运入到细胞中; lacA编码β-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只将乙酰-辅酶A上的乙酰基转移到β-半乳糖苷上; ②I是指调节基因,调节分泌阻遏物或诱导物; ③O是指操纵基因,与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不编码任何蛋白; ④P是指启动子,RNA聚合酶与其识别并结合,启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但其本身不能转录成mRNA。 ! 当阻遏物与操纵区O相结合时,lac mRNA的转录起始受到抑。 (换句话说,无诱导物存在时,阻遏物与操作基因(operator)结合使得结构基因不能正常转录) ! 当诱导物(乳糖或IPTG)存在,与阻遏物结合时阻遏物从操纵基因上下来,RNA聚合酶可通过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正常转录出一条多顺反子mRNA从可翻译得到三种酶。 操纵子控制的重要特性是阻遏物的双重性:它既能阻止转录,又能识别小分子诱导物。 阻遏物有2个结合位点:一个是结合诱导物的,另一个是结合操纵基因的。当诱导物在相应位点结合时,它改变了阻遏蛋白的构象,干扰了另一位点的活性。 这种类型的调控叫变构调控(allosteric control)。 诱导完成一种协同调控(coordinate regulation):所有的一组基因都一起表达或一起关闭。 mRNA一般总是从5‘端开始转录,所以诱导总是导致β-半乳糖苷酶,Lac透性酶和Lac乙酰转移酶按一定顺序出现。 此多顺反子mRNA的共同转录解释了为什么在诱导物的不同条件下,lacZ、Y、A三个基因的产物总保持同样的当量关系。 诱导触动了“开关”使基因簇表达。诱导物交替变换它们的效应,其它的因子影响了转录和翻译的绝对水平,但三个基因之间的关系事先已被它们的结构所决定了。 Lac操纵子含有lacZ,它编码糖代谢所必须的β-半乳糖苷酶;含有的lac编码透性酶是负责将底物转达运到细胞中。 但操纵子在非诱导状态时,基因尚未表达,也就不存在透性酶。那么诱导物开始怎样进入细胞呢? 其实在细胞中透过酶等总是以最低量存在的,足以供给底物开始进入之需。操纵子有一个本底水平(basal level)的表达, 即使没有诱导物的存在,它也保持此表达水平(诱导水平的0.1%),而有的诱导物是通过其它的吸收系统进入细胞的。 那IPTG是什么呢?其作用是什么? 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是常用的诱导剂。 在没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此时,I序列在PI启动序列操纵下表达的Lac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启动。 当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即可被诱导。在这个操纵子体系中,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 乳糖进入细胞,经β-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异乳糖。后者作为一种诱导剂分子结合阻遏蛋白,使蛋白构象变化,导致阻遏蛋白与O序列解离、发生转录。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作用与异乳糖相同,是一种作用极强的诱导剂,不被细菌代谢且十分稳定,因此两者均可以作为原核表达的诱导剂。 IPTG在作为诱导剂参与原核表达的进程,但其本身并不被消耗,只是化学反应的一个中间物质。 关于原核表达实验,总体来说表达载体和表达菌株的选择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需要多一些思考和尝试。另外适当降低诱导温度,减小IPTG的浓度并延长诱导时间, 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多的可溶性蛋白。总之,原核表达实验虽然步骤简单,但一旦出现状况,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是蛮多的。先写到这里。 下次有空再写关于原核表达相关的其他内容。 (部分来源于百度百科)